找到相关内容2788篇,用时16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闻,指一切小乘人,闻佛四谛声教,所圆满取证偏真境界。身心语言皆悉断灭者,以声闻人,断六识分别之心,七识已伏不行,现前身心语言皆悉断除灭尽,沈空滞寂,灰身泯智;但所证涅盘,乃第八识全体无明认作涅盘,以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史的文献资源概介(下)

    四谛次第得、一时得;有退、无退:使与心相应、心不相应;心性本净、性本不净;已受报业,或有或无;佛在僧数、不在僧数;有人无人。等十个议题。   □ 释悟殷,《部派佛教系列上编:实相篇、业果篇》,台北市...

    见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974104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云:  “今当有二贤士。一人名智慧比丘。一人名神足比丘。须臾来到。佛为说四谛。舍利弗七日得阿罗汉。目连以十五日得阿罗汉”[46]。  再如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《佛本行集经》卷第四十八利目连因缘品云: 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“学”、“证”之间——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

    ”。何以有此根本差异呢?欧阳竟无的理由是:“哲学家用心思推测,无论个人推测如何,而均在不得结果之一范围内,人心所限制然也。内学则不如是,期在现证,无用比度,如说四谛,即是现证,即是结论。……然学者初无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4.html
  • 四种涅槃

    于大我,执着法身的四大种性为我。同时,罗汉执着于苦集灭道四谛法,辟支佛又执着十二因缘法。法执未了,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灭的变易,意境上即不得安稳受用。吾人修道,由迷转悟,由凡夫而罗汉、菩萨,每一意境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875667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还灭都无自性,所以不能执一法。凡有执都不符合般若见,都是错误的。 缘觉圣人是观十二因缘得解脱,故称之为缘觉,比声明人修得要复杂细致些,阿罗汉主要修四圣谛法证果、出离生死,但修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。修四谛...存在,故没有不变生灭。(待续)般若如大火能"烧"尽一切执著,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,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,"金屑虽贵,著眼成翳",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,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。四谛也是缘起性空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
  • 《智悲精滴》——末世众生现形

    自诩是名闻遐迩的上师。其实,作为真正具有智慧的佛教徒,必须了解第一转四谛法轮、第二转无相法轮,以及第三转分别法轮的究竟涵义,并进而洞悉每一转法轮的了义、不了义的差别。当年宗喀巴大师曾特意撰写《辨了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876317.html
  • 藏密素食观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释迦牟尼佛从初转四谛法轮开始,一直到为持明者转密宗法轮之间,其间所宣说的别解脱戒、大乘菩萨戒以及密乘戒律,其境界就像阶梯一样次第上升。为不失毁上法,大乘戒律全面遮止了声闻乘戒条中曾经开许过的食用三净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076324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原始佛教之中道(节选)

    中道、离有无二边的中道、默然不答的中道、四谛八正道是中道的种种中道说……[4]   远光在这不到一万字的文章中,仅通过个人从语义上对苦乐、无常、无我、缘起、有无、四谛及八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276961.html
  • 批判与回应——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

    有俗谛、无真谛是教。   吉藏以为经论中佛、菩萨都说二谛是言教,《大乘玄论》卷一举有一经一论为据,《中论·观四谛品》说:“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。”所以二谛为言教;《摩诃般若经·具足品》说:“菩萨住...可释于《大品》,云何解佛性一乘?答:三论通申大小二教,则大乘之义悉在其中,岂不明一乘佛性?问:何处有明一乘佛性文耶?答:《中论·四谛品》云:“世尊,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钝根所及,是故不欲说。”此即《法华...

    海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577109.html